close
不要以為默默守候很簡單,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為了另外一個人而堅強。
Don't think that waiting silently is easy; not everyone can stay strong for someone else.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哥吉拉的鐵粉的話,應該很享受近幾年來好萊塢翻拍或是製作的各種哥吉拉系列真人作品,無論是已經拓展成「怪獸宇宙」、和金剛與摩斯拉攜手合作的本傳與外傳,還是以人物為主的影集《君主計畫》,都相當精彩。但反觀創造出哥吉拉這個強大IP的日本,相較之下,近10年來的真人作品只有庵野秀明的《真・哥吉拉》。好不容易去年推出了一部在不只在日本當地大賣,甚至還一度拿下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哥吉拉-1.0》,海外版權卻始終沒喬好,導致我們想看都看不到。
沒想到神通廣大的Netflix竟然迅雷不及掩耳地在前幾天將這部片上架了,還很用心地配上了繁體中文在內的多國字幕,讓我們終於能夠看到這部神片!
看完之後我們真心覺得,這部是近年來哥吉拉IP重啟之後,最能在怪獸與人類之間戲份平衡的作品,不只結合了震撼的場景以及觸動人心的情感,更是勇敢地傳達了反戰的理念。就連平時不愛看怪獸片的水某,都被這部片的深意給打動了。
哥吉拉自1954年首次登場以來,一直是日本流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這個巨大的怪獸剛開始是對二戰後核災難的直接回應和隱喻,更反映了日本人對核武器的恐懼。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也就是諾蘭導演《奧本海默》最後敘述的事件。這不僅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在日本人民的心理和文化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痕。9年後的1954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氫彈核試驗再次喚起了這種恐懼,特別是當時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被核輻射污染,船員受到嚴重的放射性影響。這個事件也大幅度地影響了後來在同年上映的第一部《哥吉拉》的創作,電影直接設定了這隻怪獸就是因為核試驗而覺醒,代表著人類終將被自己的科技造成的影響給反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哥吉拉的角色逐漸轉變。在1960年代的電影中,哥吉拉開始被描繪成一個對抗其他更大威脅的保護者或是反英雄,牠的對手包括了其他怪獸,甚至是來自外星的生物。這種轉變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變化和對英雄主義的需求。
對於日本人來說,哥吉拉的意義超越了單純的娛樂。它象徵著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科技濫用的警惕。每一部哥吉拉電影通常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焦慮和希望,無論是對環境問題、政治動盪還是社會變革的隱喻,都深深植根於日本文化中。
想知道這部片還有什麼深意,以及為什麼要叫做哥吉拉-1.0嗎?
宏浩翻譯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