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諷刺就是,往往我們最後決定的,和自己當初相信的,完全是兩回事。
Life's greatest sarcasm is that we tend to do things that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hat we have always believed in.
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2023
#Podcast線上聽:https://lessons.pros.is/4uuywy
最近最夯的台劇,你追上了嗎?是不是有點摸不清楚到底模仿犯是在模仿什麼呢?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這部影集透過設定在90年代台灣發生的連續殺人命案,來探討家庭關係、媒體亂象,以及人性中的善惡拉鋸。
這齣臺劇是原著的第三度改編,由於書中角色眾多,篇幅龐大,不管是要改編成一部電影或是影集,難度都很高。也因此在臺版中,採取了一個新的作法,那就是根據小說中塚田真一這個原型,另外創造了一個檢察官郭曉其的角色,並且以他貫穿全劇,作為主要的視角。除了找出真兇,讓觀眾看見被害與加害人、以及家屬和媒體的互動之外,更是刻畫了郭曉其在堅守司法,或是採取私刑中的兩難。
在劇中,調查與報導的時間軸發生在1997年。而回顧真實的臺灣歷史,當年正是媒體百花齊放、流行直播call-in,民眾熱衷評論時事的時代。同時,在當年還發生了另一個重大事件,那就是讓臺灣社會陷入集體恐慌的白曉燕命案。16歲的白曉燕在被綁架之後,三名罪犯不僅截斷她的手指要脅贖金,後續更是與警方展開多次的激烈槍戰。不僅如此,罪犯在雙北逃亡期間,多次入侵民宅、性侵婦女,甚至還威脅外科醫師為自己整形、狹持南非武官大使官邸,並接受十幾家媒體專訪,成為了臺灣新聞史上最大的污點⋯
也因此,我們覺得臺版《模仿犯》將主線設定在這個年份,是非常用心的本土化改編,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媒體是怎麼成為了罪惡的代言人與傳聲筒。不過,剛追完影集時,我們忍不住用力回想:到底《模仿犯》的片名,是指誰在模仿誰?難道有一些人跟著戴上反派的面具,像電影《小丑》一樣,就是模仿了嗎?!
甚至我們還看到不少觀眾留言開玩笑:那個模仿其實就是戴面具的Noh在模仿某位政治人物啊!所以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想要解析劇中我們觀察到的4大模仿主軸,並且從中去探討影集想要聚焦的議題,希望能夠幫大家解答到底影集中模仿的真義是什麼,已經看過影集的你就請快點點擊連結去聽節目吧!
宏浩翻譯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