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難的不是分辨出對與錯,難的是說服自己去做對的事情。
It's easy to know what's right, but the hard part is convincing yourself to do it.
全劇共有6集,敘述在美國發生不明網路恐怖攻擊後,不僅死了3000多人,更讓社會陷入混亂。於是現任總統找來前任總統George Mullen(Robert De Niro飾)回鍋領導「零日委員會」,來調查幕後真兇,但他卻在過程中,揭露出自身與家人的不堪秘密⋯⋯
《零日風暴》融入了許多美國內部與國際政治現況,可以看到不少人物與事件的原型,像是這場攻擊也讓我們聯想到真實世界裡發生過的兩個大型公共安全事件,前後分別發生在烏克蘭與美國:
〈2017網路恐攻〉
NotPetya是史上最昂貴、破壞力也最強的網路攻擊,不僅造成美國近百億美元的損失,還讓多個跨國公司全數淪陷,包括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英國廣告公司 WPP、美國醫藥公司默克等等。
但這個網路攻擊不是一般的駭客。根據美方情報,這是一次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政治攻擊,基本上就是要對外放話:你要是敢在烏克蘭做生意,那就等著遭殃吧!
原來這個惡意程式一開始是被植入在烏克蘭的企業稅務申報軟體中,並且迅速感染了50萬台路由器。當時在首都基輔,就有多間醫院、銀行、零售商、電力公司、以及機場與政府機構,在一夕之間徹底癱瘓!
NotPetya的攻擊不僅暴露了個人、企業與國家網路安全漏洞的嚴重性,也凸顯了現代戰爭的複雜度。換句話說,戰爭不再只是陸海空的實體入侵;當它在虛擬世界發動的攻擊時,受害的情況可能更加地無遠弗屆。這其實也讓我們聯想到最近頻頻被拖斷的海底電纜⋯⋯
〈神秘無人機〉
在去年年底,美國天空出現了大量無人機,有的甚至跟休旅車一樣大。被不同區域的民眾目睹它們在晚上低空飛行或是定點懸浮,還一度造成機場關閉。當時國防部宣稱持續密切觀察,但評估不會構成危險。這不僅讓陰謀論甚囂塵上,更是凸顯了美國跨部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混亂危機處理。直到今天官方的說法還是強調,調查結果顯示是民用與商用無人機所造成的,但至於為何集中在某些區域,或是集中在某些時間發生,則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零日風暴》除了讓我們聯想到上述的兩個真實事件,男主角George Mullen也讓我們聯想到前總統拜登;而女配角Monica Kidder也讓我們看到馬斯克的影子:她不僅在劇中全程戴著鴨舌帽,對著鏡頭大喊言論自由,更是正在接受司法調查、恣意批評公部門⋯⋯
綜觀全劇最精彩的交鋒場景之一,就是他們兩人爭辯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講過的一句名言:
『那些願意放棄基本自由以換取短暫安全的人,既不配擁有自由,也終將失去安全。』
『Those who would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 deserve neither Liberty nor Safety.』
在劇中,Mullen糾正了Kidder,這段話裡用的『自由概念』不是Freedom這個字,而是Liberty。
因為Freedom是指個人層面、不受束縛的自由。
然而Liberty『自由權』是指在法律框架下確保人們,會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前提下,行使個人的權利。
而以本劇的脈絡來說,Mullen就是想要確保:當既得利益者手握資源大喊要言論自由時,不會因此去傷害到其他公民的基本權益。然而對於同樣是既得利益者的領導人來說,要能夠堅持原則卻是更加地違反人性⋯⋯
宏浩翻譯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