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既生且滅,才惹上火又化成了冰。我已非我悖離初心。』

“I am, and not; I freeze and yet am burned, since from myself another self I turned.”
 – 摘自 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Queen Elizabeth I之詩作

《與君生別離》(On Monsieur’s Departure), 1582  
以上摘自《愛情的52種面貌》西洋經典情詩選:https://lessons.pros.is/ur9bl

我憂傷,卻不敢流露一絲憤懣
我愛他,卻得佯裝成怨恨
我願意,卻沒能說出我真意
我默不作聲,內心卻千言萬語
我既生且滅
才惹上火又化成了冰
我已非我悖離初心
⋯⋯
一生未婚,都鐸王朝中最後一位,卻最被推崇的「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青春年華時繼承了姊姊瑪麗一世的王位,被人民與朝臣期待儘速成婚生子,藉由政治聯姻與產下王儲來安定民心以及強化國力。也因此,伊莉莎白的私生活,在全國的矚目之下深受束縛。
直到1579年,24歲的法國安茹伯爵,來到英國與實值46歲的伊莉莎白求婚,兩人相談甚歡,卻因為對方作為英國世仇與天主教徒的身份,讓這段新生的戀曲在人民與國會的強烈反對下,嘎然而止。於是伊莉莎白寫下了這首情詩,作為送走情人的心痛註解。
然而有趣的是,在由Kate Blanchett主演的英國電影《伊莉莎白》中,安茹伯爵卻被描述為是一個私生活糜爛、且有變裝癖,只是被迫前來政治聯姻的紈絝子弟,也讓本就不想政治聯姻的伊莉莎白樂得輕鬆,配合演出了一場失戀戲碼,開心送走了伯爵,進而宣布自己終生不婚。
電影也呼應了歷史文獻上的影射:原來伊莉莎白的愛人另有其人,就是《莎翁情史》男主角Joseph Fiennes所飾演的萊斯特伯爵(Robert Dudley)。然而萊斯特伯爵的名聲與地位都遠遠不及伊莉莎白,且在當時國內宗教分歧、政治極端對立的情況之下,伊莉莎白不能讓這段戀情曝光,甚至得要遠離情人,才能自保,也保護對方。
這樣看來,這首情詩的意涵,反而比較像描述了被迫放棄初戀情人萊斯特伯爵的煎熬,一點也不像是寫給那個來去一陣風,壓根是個派對玩咖的安茹伯爵呀!
在《愛情的52種面貌》一書中,作者陳湘陽 Sonny老師的翻譯&教學札記 挑選了52首經典詩作來分別定義愛情:讓我們從莎士比亞、濟慈、拜倫、狄金生、湯瑪斯哈代等人身上看見愛情的共通性,不管是理想、狂熱、矛盾、還是失去等等面相。且每一首詩選後方還附上了作家小故事與讀詩的理由,以及作者精煉的一句話來點出詩作的主旨,實在是讓我們能夠無痛讀詩啊。
我們針對這部電影錄製了一支podcast,歡迎來以下平台收聽更多《伊莉莎白》與《愛情的52種面貌》的賞析喔!

宏浩翻譯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浩翻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