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真實的自己,比尋求他人的認同更令人感到踏實。
Accepting who you are is much more comforting than seeking others’ approval.
3分男孩 (The Way, Way Back), 2014
噪咖專欄:http://bit.ly/2xI6VnN
#解憂電影院 No.95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水ㄤ水某你們好,我從你們出「那些電影教我的事」的書才知道你們,之後看到你們出了「跟著心中的孩子,找回面對世界的勇氣」慢慢地開始follow你們的社群網站資訊,也看到你們有為困難之人找一部好電影給大家,所以來寫此信:小弟我目前大學剛畢業,從小就很孤僻,過去幾年中小弟一直都有在玩社團,也認識到很多人,但卻不知道如何跟大家交流互動。
我自己也有試著讓自己找話題或是跟著話題聊,但就是不如我期望的那樣,到了出去打工實習後,更不知道怎麼去接近他們或是怎麼開口認識,因為我知道人際關係在社會中是最重要的,也有很多人跟我說去了解說話的藝術,但我卻還是不明白,希望兩位可以有推薦的電影給小弟。”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3分男孩》 (The Way, Way Back)。
鄧肯是個內向的少年,母親結交了一名對他不是很友善的男友川特,還帶了自己的女兒要與鄧肯與母親到海邊過暑假。在車上,川特趁大家熟睡時問鄧肯:『如果滿分10分,你幫自己打分數,會打幾分?』鄧肯隨口說了『6分』,但川特卻回說『在我眼裡你只有3分』,並且批評了他的個性等等問題。
鄧肯本來對自己也沒什麼自信,更是覺得好像要失去母親一樣沒有安全感,再加上川特這樣批評自己,自己更是封閉了起來。但後來他在度假小屋當地的水上樂園那,偷偷找到一個打工的機會,漸漸地,跟著一位有如自己大哥的樂園經理到處混水摸魚,在這輕鬆又搞笑的過程中,他慢慢地打開了心房,才明白自己的人生,不該交由別人去評分。而一旦接受了自己是怎樣的人,別人也會在過程中願意理解自己。或許不一定認同,但卻能夠讓別人尊重這個自重的你。
當然自我的表達與溝通很是重要,但這些,都是細微末節的事。重點還是要先能接受這個真實的自己,或許你就是個慢熟又木訥的人,就是需要比別人更努力去敞開心房、與他人連結。一旦你能自在地接受這樣的自己,就能用更自然的方式與他人互動,而別人也會找到與你相處的模式了。
原本很緊繃又嚴肅的鄧肯,在水上樂園裡找到自己的歸屬,這一幕是他作為樂園員工,坐高高的指揮著遊客,自信又自在的他,自然而然結交了許多好友,甚至還讓母親發現自己居然成為樂園中當月最佳員工,進而理解自己已經蛻變成一個成熟的小大人了。
宏浩翻譯轉自 http://lessonsfrommovies.net/?p=1427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