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領導者會把三樣東西留給自己:疑惑、恐懼、與責任。
A good leader keeps three things to himself: doubt, fear, and responsibility.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2023
CATCHPLAY+ 線上看:https://lessons.pse.is/5pay7b
『我是在80年代初的英國,在核武器的陰影下長大的。這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那是核裁軍運動、格林漢姆抗議以及核巡航導彈部署的時代。我認為這個故事沒有通過任何明確的電影手法來講述過。然而,它卻是最重要、最具戲劇性的故事之一。』- Christopher Nolan《對話諾蘭:為什麼奧本海默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節錄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在征戰奧斯卡多年之後,諾蘭以及《奧本海默》團隊終於在本屆典禮上成為最大的贏家,除了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也贏得了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剪輯、攝影、原創音樂等七項大獎。
諾蘭本人的神秘特質,讓觀眾只能透過電影或是專訪去認識片面的他。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堅持用膠卷拍片、擁護戲院體驗,再來就是他大多身兼編劇,並且能以艱深主題取得商業成功等⋯尤其是擅長操弄『時間軸』來不斷地打破框架、重塑視角。
像是在《奧本海默》裡運用彩色與黑白的兩條不同時空來呈現兩個男人的精彩對決;在《星際效應》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來對比親子在太空旅行後的滄海桑田;還是用陸海空軍三種時間長度去描繪的《敦克爾克大行動》;《記憶拼圖》的倒敘故事,還有《天能》的時間順行與逆行等等。
我們有幸曾在《天能》上映時專訪過導演,他提到:『大家都在時間中生活,但時間也是非常抽象的,我們無法觸摸或品嚐,然後電影是用攝影機拍下來,攝影機的畫面會有時間碼,因此可以藉由線性剪接來呈現時間,我想用這個方式去探索、解讀時間這個概念。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拍攝電影非常好的題材。』
不僅如此,如果進一步深究這些透過時間施展幻術的作品,就會發現背後真正的主題是:回到現實。
早在2015年,諾蘭應邀到奧本海默曾任教的普林斯頓大學作畢業生致詞的時候,就鼓勵畢業生:不要追求夢想,而是追求現實:
『我希望你們可以抱持著質疑的態度,我希望你們可以重視源頭和基礎。像是目前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改變了什麼?什麼是有意義的?到底什麼才可以讓事情有建設性的發展?Oscar Wilde曾經說過「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懷疑一切,年輕人知道一切」你們正是以為知道一切的年輕人,我自己則是來到懷疑一切的中年。所以我想把懷疑一切的想法傳承給你們,因為我覺得還有很多事情尚未完成⋯』
他希望年輕人可以抱著質疑的觀點,去挑戰這一代傳承下來的事物,才能夠去改善現實,而不會被眼前的幻象給誤導了。而這也是為什麼他對新科技總是抱持著懷疑的心態,不管是不用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email,甚至是懷疑網路上Google到的資訊。他觀察到虛擬世界實在是太過狹隘,很多資訊不過是複製貼上,連事實都稱不上,還曾經在《諾蘭變奏曲》一書中打包票,可能有九成的資訊在網路上根本都找不到!
而諾蘭這樣對新科技的懷疑態度,也展現在電影製作上:例如相較於數位,他偏愛賽璐珞的影像顆粒、相較於搭景或合成,他喜歡實地拍攝並減少電腦特效。相較於個人串流或是用3D眼鏡,他鼓勵觀眾留在戲院,體驗與眾人共享『真實時間』的感受。還有,諾蘭堅持用IMAX拍攝,每2.5分鐘就要換一次片盒,就跟他小時候拿到爸爸送他的Super8攝影機一樣,他讓這樣的媒介徹底影響他的工作方式,就算知道自己跟產業發展是分歧的,但這個讓真實留在螢幕上的堅持,卻成為了諾蘭夢想的基石。
於是在他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見主人翁越過了重重時間的難關,回到了他們的現實。而這次《奧本海默》,還更進一步地透過主角在片尾痛苦的凝視,提醒了觀眾,我們正活在深受核武威脅的現實世界,見證倒數毀滅的連鎖效應,千萬不要耽溺在虛擬世界裡,忽視了隨時可能引爆的危機⋯
宏浩翻譯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 Mar 18 Mon 2024 15:06
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2023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